〈透明的港口〉──國門廣場透明屋特展
The Question
港口為何需要透明?
The Insight
過去由於軍事因素,基隆港和人的距離略顯遙遠。但在基隆市政府推動「海的解嚴」後,在港口變得視線可以穿透,身體可以進入,活動可以發生。作為玻璃屋的開幕特展,我們想要傳達給民眾「透明感」。同時,我們也認為,港口應該是一個公共性的場合,作為港口第一排的透明屋,討論,應該在這裡發生。
封閉到透明,透明到公共。
展覽中,我們在概念上延續了玻璃屋的透明意象,透過對港口歷史的爬梳,以展示的方式讓民眾看見這段由「封閉」走向「透明」的過程。除此之外,我們希望透明屋應該擁有港區解嚴所代表的「公共性」。因此,藉由展覽空間上的規劃,以及工作坊、講座的舉辦,我們讓基隆在地教師、學生的想像得以萌生,在感官上,實際體會到港口的透明。將這座基隆新生的地標,帶入「公共性」的討論,成為文化匯流、擴散的場域。
-
空間規劃
在空間規劃上,我們試圖帶入「公共性」的概念,劃分出展示空間,與討論空間,試圖在這場展覽中,讓民眾能夠親身體會「討論」的可能,進一步讓這場展覽,不只是單純的成果展示,而可以是討論發生的場所。
-
展覽內容
玻璃屋內展示內容,為基隆市政府都市更新專案辦公室,所舉辦的「基隆港東岸4、5及威海營區周邊地區再生工作坊」之成果。該工作坊試圖打破框架與阻隔,解讀本區域,並提出想像,讓基隆港可以成為透明的港口,為下階段基隆市港轉型之再發展,錨定開放空間、連結周邊社區、市港共生等方向。
-
講座規劃
〈基隆港區導覽走讀〉以基隆東⻄岸城市景點為主,如基隆塔、文化中心、東岸旅運中心等處,來規劃走讀。〈依山傍海-基隆與馬祖〉則透過分享基隆「東岸廣場E-square」與馬祖「福澳碼頭候船室」的規劃設計,比較兩地經驗。〈港口城市的開放性〉則安排兩位對談,分享對威海營區與東4、東5碼頭的觀察與建議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指導單位|基隆市政府
主辦單位|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、基隆市公辦都市更新專案辦公室
承辦單位|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
展覽策劃|吾然文化有限公司 張維真、李立琪、陳亞柔
空間設計|The Out studio 無制設計工作室 吳玗恆、陳怡靜、杜人傑
視覺設計|hsieh yin design studio
空間攝影|汪德範
開幕攝影|李尚謙
展場維運|羅耀琳、黃郁庭、游家緹、劉佳芷
特別感謝|林洲民建築師、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、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、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、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、archicake、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、IF Music Studio、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、WEDO Lighting 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