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漫台三線藝術季──如何閱讀一座客家廟

The Question

為何廟是用「閱讀」?

The Insight

惠昌宮作為一座經典的客家廟,見證了兩百多年來當地居民的生活積累,並與廟宇本身的建築、信仰文化相互交融,我們希望呈現這些特色給大眾。但在這同時,我們也努力和在地居民、廟方溝通,以不過度介入的方式,讓廟宇能夠被閱讀。

讓閱讀成為可能。

我們透過立基在空間動線、平面視覺設計之上的兩種「整理」,讓廟宇能夠被閱讀。藉由對廟中各項指標、說明牌的再度梳理、動線指標的增設,以及為凸顯廟宇建築特色的輕量再造,使這座古廟能夠主動地向大眾敘說自身的脈絡,引導大家一同打開感官,閱讀惠昌宮。同時,我們也頻繁與廟方溝通、討論,希望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,再度建立地方居民和廟宇之間的認同。

  • 展板設立

    我們透過與廟方的討論,以及文獻的閱讀,梳理惠昌宮內的文物與特色,並整理相關文字,以舒服的方式呈現於展板上。讓民眾在進入惠昌宮後,能夠隨著設計過的動線移動,讓這座廟宇,可以向大眾述說自身的歷史與特色。

  • 工作坊-惠昌宮廟埕的新想像?

    團隊邀請廟方董事、周邊居民共同探討「如果神明的客廳成為一座遊樂場!」的可能性。與會的惠昌宮董事長、總幹事及戲曲協會代表等人,發表了許多過去廟方曾討論過的方案,也藉此機會分享這些構想所面臨的難題。另一方面,以此為契機,也透過街廓空間觀點進一步探討惠昌宮、乃至於整個竹東所面臨的轉型,以及如何讓更多人深入認識這個區域的可能做法。

  • 工作坊-神明做麼个 神明職業介紹所

    在5月27日於惠昌宮舉辦「神明做麼个神明職業介紹所」工作坊,邀請新竹女中美術班師生,以及來自各縣市的大小朋友們一同參與。學員們先由職業、形象等關鍵字來描繪想像的神明樣貌,再透過惠昌宮的文史導覽了解神明各自的守護領域,進一步融合經典形象與個人創意進行創作,呈現惠昌宮眾神明平易近人的面向。 一起來欣賞少年少女們創作的神明形象,看見新世代對傳統信仰的獨特觀點。

專案統籌|吾然文化 張維眞、陳亞柔、陳怡蓁

展場設計|無制設計 吳玗恆、杜人傑、王韋智

視覺設計|曾玄翰

插畫繪製|芳安

燈光顧問|瓦豆We Do Group

空間攝影|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

工作坊|曾紘彥,工二建築林家葳,沐育文化陳宥羽、施景耀、林佳瑩

特別感謝|財團法人臺灣省新竹縣竹東惠昌宮、新竹縣傳統戲曲推廣協會、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

Previous
Previous

「生活中的每一課-美感進行式:扎根、跨域、創新」

Next
Next

2023基隆好港生活節